公元249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事变,司马懿趁着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时,起兵控制了京都,继而掌控了曹魏政权。
魏明帝曹睿病逝前,将曹芳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二人成了辅政大臣。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氏宗亲的打压,被剥夺了实权,司马懿一时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他一直在等待时机。
为了麻痹曹爽,司马懿装病,暗中联合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和一帮被曹氏宗亲冷落的士族,在暗中等待时机,等曹爽露出破绽,发动一场推翻曹氏政权的政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少帝曹芳与曹爽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之墓,正好给了司马懿机会,他果断出击,关闭城门,占领了武库,控制了曹爽的亲信。
为了让曹爽放弃抵抗,司马懿煞费苦心,利用欺骗的手段。曹爽太幼稚,相信了司马懿的话,返回洛阳请罪,最终落得个被诛灭三族的下场。
那么自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抵抗到底,挟持天子,用他是曹氏宗亲之首的身份,有机会战胜司马懿吗?
司马懿野心大,赢得并不光彩
高平陵之变前,曹爽宗亲势力排除异己,将司马懿等人挤出了中央核心圈,这么做为后来曹魏宗亲被推翻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控制洛阳城后,为避免曹爽反抗,他想出了许多阴招。
首先是恶人先告状,司马懿上书给曹芳,指明曹爽背弃先帝之遗命,把持朝政,有篡位的打算。
紧接着,司马懿让人告诉曹爽,只要放弃兵权,就可以以侯爵的身份回家,享受荣华富贵。
曹爽接到司马懿的奏章后,一时无法决断,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或攻击洛阳,或日夜兼程赶赴许昌勤王,而是带着数千屯田士兵留在伊水之南等待司马懿出招。
正是曹爽的优柔寡断,给了司马懿机会,他先后让许允、陈泰等人劝说曹爽尽快认罪归降。
司马懿之所以选择陈泰和许允,主要是因为二人之前与曹爽关系还可以,让他们去劝曹爽的成功率更高一些。
见曹爽还是犹豫不决,司马懿又派了曹氏家奴,深得曹爽信任的尹大目去劝降,并且指着洛水发誓,自己只是想免去曹爽的兵权。
古人讲究诚信,越有身份地位的人越是如此,司马懿敢指着洛水发誓,的确瞒过了许多曹爽的亲信,使他们抵抗的意志产生动摇。
最终,一番纠结之下,曹爽还是相信了司马懿,让曹芳免去了自己的官职,并侍奉他回到了洛阳宫中。
既然曹爽已经入了虎口,司马懿岂有放了他的道理,很快就派兵包围了曹爽府,并且日夜搜集他的罪证,最终将曹氏宗亲架空,诛杀曹爽和他的亲信,掌握了曹魏政权。司马懿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但他赢得并不光彩,采用了欺骗的手段。
如果曹爽起兵反抗,能否赢下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初,桓范想要帮助曹爽,拿着大司农的印章骗得守城将士开门,直奔曹爽军营。
司马懿得知桓范跑了,非常担心,觉得曹爽会听从他的意见反对自己。太尉蒋济了解曹爽为人,他认为桓范有智谋,但曹爽贪恋家室,必然不会听他的意见。
果然,桓范见到曹爽后,立即建议他挟持天子到许昌,然后调集兵马辅助自己,曹爽一听犹豫不决,担心此举会惹怒司马懿,家室难保。
桓范见曹爽犹豫不决,直言他如果放弃兵权,不论如何都不可能活命,反倒不如挟天子到许昌,召集军队,不出两日就可到达。
按照桓范的思路,曹爽是曹氏宗亲之首,又是大将军,有调动兵马的权限,再加大司农的印章在桓范手中,粮草也不是问题,可以抵御来自司马懿的进攻,足可自保。
最终,曹爽还是没有听从桓范的意见,想了一夜后决定放下手中的刀,选择投降,当个富家翁。
那么,如果曹爽按照桓范的思路,挟天子到许昌,他能否击败司马懿,重新掌控曹魏政权呢?
从纸面实力来看,如果曹爽到许昌,在兵力上肯定是有优势的,但这并不意味他肯定能赢。
曹爽的能力与司马懿相比,完全落了下风,无论是指挥作战还是政治斗争经验,曹爽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差距非常大。
高平陵之变,明面上是曹爽与司马懿的斗争,实际上是曹氏宗亲与士族之间的斗争,若曹爽真的挟天子到许昌,招兵买马,驻守各地的统帅可能不会全部帮助自己,或坐山观虎斗。
曹爽专权,已经失去了士族的支持,自曹丕继位后,为了拉拢士族,专门搞了一个九品中正制,给士族子弟一个做官的捷径,提升他们在朝廷的影响力。
少帝曹芳继位后,曹爽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排挤士族,任人唯亲,引起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就连忠于曹魏的老臣,都看不惯曹爽的所作所为。
结语
因此,曹爽被诛杀的时候,站出来反对司马懿,为曹爽说情的人几乎没有,后来的淮南三叛起因是司马氏专权后引起了实权派的不满,并非是因为曹爽被诛杀。
司马懿身经百战,对付曹爽这种缺乏征战经验的曹氏宗亲,胜率还是很高的。司马懿阴毒狠辣,行事果断,曹爽优柔寡断,胸无大志,注定会在与司马懿的斗争中败下来。
总的来说,要么不给司马懿机会,不要发生高平陵之变。一旦发生,司马懿会抓住机会扳倒曹爽和他的党羽,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司马懿不惜发毒誓,也要欺骗曹爽,而曹爽想得太简单了,只顾着自己的钱财家室,两相对比,曹爽失败是注定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