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重庆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到2030年,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意见》提及的卫星互联网与空天信息产业,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者是指通过卫星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其产业链涉及卫星设计制造、发射、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后者是指运用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和技术,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信息,其产业链涉及航天运输服务、卫星应用服务和空间站应用等。
(资料图片)
当前重庆航空航天、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情况如何?围绕《意见》,后续如何发力?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航空航天产业从“无中生有”到集群发展
去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梦天实验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此次发射任务中,西南铝分别向梦天实验舱和长征火箭提供了大量关键铝合金材料,用于实验舱表面结构和运载火箭的过渡环、转接框等关键部位。
“铝合金材料一度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之重器用上了‘重庆造’,表明重庆航空航天产业自主研发及配套能力得到了认可。”西南铝技术中心副主任温庆红说。
如西南铝这般,为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项目提供配套的企业及研发机构,在重庆还有不少:梦天实验舱采用的对构齿轮传动,由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套;“嫦娥四号”巡视器在月球使用的滤光器为重庆声光电公司配套……
“如果说得益于老工业基地产业底子,让渝企在国家航空航天产业配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深耕航空航天领域10多年的积淀,则让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市经信委装备处负责人表示。
以前重庆的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几乎为零,直到2010年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启动,重庆抓住契机从通航产业切入航空航天产业,通过成立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进行产业招商培育,加速集聚通航产业发展要素,相继成为全国通航全产业链发展试点省市和国家发改委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实现了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
截至目前,重庆基本形成通用航空“整机+核心部件+配套制造+运营+服务+金融”全产业链,通过引进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卫星通信、商业火箭等一批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龙头项目,形成了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航空与航天协同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多方位布局卫星互联网带动能级跃升
去年底,位于两江新区的“中国复眼”一期工程成功拍摄出地基雷达三维月面图,这个深空探测雷达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拓展了人类深空观测的边界。
今年初,“中国复眼”二期工程在云阳开工建设,建成后不仅将为我国近地小行星观测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也为云阳当地的科技创新贴上了新标签。
近年来,随着类似“中国复眼”这样在渝搭建的航空航天平台项目越来越多,吸引了一大批卫星互联网领域企业来渝聚集,重庆进一步加快卫星互联网应用多方位布局步伐。
去年12月,中国星网集团董事长一行来渝,与重庆就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等多项战略合作达成共识。随后,两江新区启动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并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
实际上,作为承担国家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发展职责的中国星网集团,一直将重庆作为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布局地,此前已在渝设立了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重庆星网网络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
早在2018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起,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电子集团等多家央企联合成立的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渝落户,在两江新区建立全球总部及运营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发力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项目建设。
“当前全市至少有90%的航空航天产业项目落户在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底,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功能区已入驻企业近30家,包括中国星网、零壹空间、金世利材料等龙头企业,形成航天产业“火箭+卫星”、航空产业“制造+运营+服务”、空天动力“整机+零部件”、高端金属材料“研发+制造”全产业链,能够为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完备支撑。
今年以来,重庆另一个经济发展“引擎”,西部(重庆)科学城也在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领域——2月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渝战略合作重大项目,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将带动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能级跃升。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家航空航天板块的几大央企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星网集团都已入渝。接下来随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工业集团等与重庆加强合作,再布局一批产业项目,重庆航空航天及卫星互联网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
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加速人才培养
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重点在于做好科技研发攻关,而攻关的关键正是人才。近年来,重庆在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链完善健全的同时,还注重同步做好创新链、人才链的引入培育:2018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挂牌成立,为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搭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与两江新区签署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促进重庆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中国复眼”落户重庆……
“发展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集聚人才,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1+1>2的效果。”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负责人刘和平表示,重庆围绕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做好人才培养,对于产业孵化培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张铭认为,航空航天产业是科技含量极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当前重庆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先后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等专业,将为重庆空天信息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针对空天信息产业人才培育,《意见》特别提出,“要依托重点项目、重大平台、核心园区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强市内高校相关专业设置,强化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鼓励高校定向培养、定向推荐专业人才”。
可以预见,随着一揽子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加上人才供给体系不断完善,重庆绘制的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蓝图将逐步实现。(夏元)
值班编辑:陈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