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海兴电力(60355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公司以“让绿色能源普惠全球用户”为使命,聚焦智能配用电、新能源等核心业务,为全球电力客户提供数字化配用电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全球居民和工商业用户提供绿色能源产品和解决方案。1、主要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智能用电产品及系统、智能配电产品及系统、新能源产品及解决方案。(二)经营模式公司各主营业务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运维服务等业务体系。公司配用电业务采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模式,通过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参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海外配电公司等电力客户的投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和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分为渠道业务和系统集成项目业务两种模式,公司通过自建的海外本地化销售渠道,向当地分销商和安装商提供新能源成套产品和售后服务;通过参与项目招投标等模式,为客户提供新能源产品、EPC总包服务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三)行业情况及市场地位1、智能配用电领域(1)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报告预测,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预计至2026年将达1034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1%。随着疫情之后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绿色能源的普及以及电气化率的提升,社会用电量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而当前全球电网投资仍滞后于电源侧投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网数字化转型愈加重要,全球市场对智能配用电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将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趋势明显,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呈现制造业本地化的趋势。在国际市场,公司以亚洲、非洲、拉美、欧洲、中东五大区域为核心,在持续深耕全球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海外供应链本地化部署,为客户提供本地化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全球化的资源与服务保障。公司积极加入行业技术联盟,参与和引导国际标准制定,携手全球客户联合创新,切实解决客户痛点和需求,确立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系统软件开发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兴泽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认定,是行业内极少数可面向全球市场提供高质量软件集成服务的企业。(2)国内市场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南网合计计划投资超过3万亿元,同比十三五期间增长10.5%。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7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均可表明,国家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持续提速,配用电侧有望成为下阶段发展重点。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规模快速扩大,配电网承载力不足矛盾突出,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后续有望通过市场化推动建设配电网的积极性。在电网侧,公司配用电产品已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环保型气体环网柜、物联网表、能源控制器等产品持续中标;在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设备在报告期内实现首次中标。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国产芯的新一代配网“边”平台、智能测量保护装置、新能源并网用能源管理器、新能源汇流箱、新能源箱变等新产品以及面向轨道交通领域的供配电、10kV降压站和低压解决方案。2、新能源领域(1)国际市场发展以光伏为代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源形式,2023年,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和“碳中和”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预计,2023-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301-359GW。作为新能源行业新进入者,公司顺应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积极发挥海外本地化营销平台优势,携手战略伙伴、本地分销商和安装商,持续建设快速响应市场的仓储物流和售后运维能力,具备了面向本地市场提供系列化新能源成套设备供货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在南非建设的新能源渠道业务已经开始贡献收入,同时启动了其他优势市场的新能源渠道业务开拓。(2)国内市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新能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3年1-6月份,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7%。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7842万千瓦,占比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的72%。在国内市场,公司以光储充整体解决方案和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业务的切入点,立足公司在浙江、江苏、广东以及海南四个研发生产基地的属地优势,启动并开拓国内工商业新能源用户侧市场。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公司紧紧围绕年度经营计划,加快推动海外本地化布局、创新商业模式、开拓网外业务、持续降本增效,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78亿元,同比增长19.72%,实现海外主营业务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长30.13%;国内主营业务收入6.40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海外配用电业务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22.22%;海外新能源业务收入8,562.18万元,同比增长779.39%。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供应链降本以及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整体毛利水平有所提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亿元,同比增长48.11%。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推动如下工作:(一)深化海外本地化布局与平台建设,持续提升海外竞争优势公司坚持“运用全球资源,开发全球市场”的发展理念,依托亚洲、非洲、拉美、欧洲、中东五大海外区域总部构建面向全球的营销网络。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海外区域总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构建海外本地化品牌、渠道、交付与服务优势。同时,公司以全球营销平台为依托,携手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持续拓宽公司业务范围,积极打造海外配电、新能源等业务的成长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已实现亚洲AMI气表解决方案项目的中标,在非洲实现配电设备和新能源渠道业务的批量供货。(二)多措并举深拓网内业务,多元融合发展网外业务在国内,公司制定了“网内+网外”业务双轮驱动的市场策略。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建设专家型营销体系,提升渠道拓展能力,强化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营销的推广,并在团队建设、质量、交期、售后保障等方向持续夯实基础,保障网内业务的稳步增长。同时,公司加快建设网外业务团队建设,持续赋能方案营销能力,积极布局分布式光伏、光储充综合解决方案和虚拟电厂(VPP)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已实现新能源国内业务突破,中标千万级充电桩场站建设EPC项目。(三)创新驱动结合规模化应用,推动公司产品和方案竞争力全面提升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统一表计、终端设备和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平台,规范公司产品研发基础,支撑公司全球研发资源协同,全面提升公司产品研发效率、产品运营能力、集成作战能力以及成本管控能力,保障多业务板块有序发展。在智能用电领域,公司已为海外配电公司实施多个百万级M2C和AMI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全面提升公司在终端感知设备、通讯架构和系统架构方面的规模化应用能力,在海外用电解决方案领域中跃居区域引领地位。(四)加快构建企业数字化能力公司坚定不移地拥抱数字化、全面推动营销数字化转型。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营销团队能力和效率;加强渠道建设,建立与渠道业务相匹配的数字化管理流程;利用数字化营销实现精准定位、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全球客户共同构建广泛、实时、高效的线上联接,打造一站式赋能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合作伙伴,持续扩大业务合作生态圈。 四、风险因素1、海外市场竞争风险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大,受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汇率、贸易保护及政府投资计划等因素的影响,若公司主要海外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的海外业务产生较大影响。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同行涌进海外市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对策:公司通过在海外部分国家实施本地化战略,雇佣当地员工,尊重当地文化,深度融入当地社会,规避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同时,公司凭借在系统软件、AIoT、通信等技术方面的领先布局,在海外客户解决方案业务具备处于先发地位,能够通过技术赋能,深度绑定客户。同时,公司将加大国内外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和海外渠道业务的建设,提升国南网招标排名和网外业务开拓,确保经营业绩稳步提升。2、汇率风险公司作为国际化企业,产品覆盖超过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算币种涉及美元、欧元、巴西雷亚尔、印度尼西亚盾等多国货币,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存在一定影响。对策:对于汇率波动影响,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对于美元结算订单,公司采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锁汇,平衡汇率波动风险;二是通过海外子公司进行本国货币贷款对冲小币种汇率波动风险。三是平衡海外应收应付余额,要求海外子公司对国内总部及时回款。3、全球化经营的管理风险公司在巴西、印尼、南非等多个国家设立了子公司,同时根据海外业务拓展需要,设立了多个海外子公司。海外子公司管理面临着不同法律体系、文化、管理习惯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对策:公司推行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在海外云端部署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海外子公司和集团总部管理数据即时互通,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公司建成全流程的商法财管控支撑平台,探索本地币收款路径、解读进口和外汇管制政策等,加强海外子公司合规管理,形成标准化流程及典型案例库,降低海外子公司管理风险。另外,公司对海外项目型公司要求项目结束及时关闭。4、新业务模式开展风险新能源渠道业务是公司在海外实施的新商业模式,在实施初期阶段存在供应商管理、仓储物流管理、客户管理等环节管理经验不足风险。对策:一方面,公司深化渠道业的流程和商业规则梳理,同步开发数字营销管理工具和仓储运维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技术固化业务流程和管控风险红线;另一方面,公司具有充足现金优势,将有利保障新业务的开拓和发展。5、新技术开发风险近年来,公用事业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技术发展较快,物联网、通信、大数据、AI、电力电子等技术快速迭代,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新产品、新技术在各个领域渗透率持续加速。因此,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路线选择、技术开发和产品集成能力。公司产品研发周期长、涉及的技术范围广,存在技术路线偏差和无法及时完成技术升级的风险。对策:公司借助国际化前瞻视野,不断洞察产业前沿技术,通过聘请全球顶级咨询机构并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确保公司技术路线不偏移。同时,公司不断扩充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团队,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引入优秀团队等模式扩展公司技术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