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均由沈庆仲提供
今年7月1日开始,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和亚洲象专家的指导下,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的“大象学校”升级为“大象科普园”,昔日大象为游客选美、画画、踢足球、跳舞等有人为训练表演的节目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在主持人解说下,通过大象寻找食物、沙浴、水浴、行走等自然行为,向观众科普亚洲象知识,此举是西双版纳保护亚洲象认识再提升、保护措施更完善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专家7月26日参观“大象科普园”后给予充分肯定,“大象科普园”也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仅一个月,到“大象科普园”接受科学知识的游客达40余万人次。“观看升级后的‘大象科普园’活动,感觉大象得到了尊重,更符合自然规律,我们还能了解更多亚洲象的知识,非常好。”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说。
近年来,西双版纳举全州之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亚洲象,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23年“世界大象日”到来之际,就亚洲象保护开展情况、措施、成效等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专家委员会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正高级工程师沈庆仲。
组织开展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地方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建设、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建立跨国界联合保护机制、开展科研合作与监测预警、收容救护野生亚洲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减缓人象冲突、探究人象和谐共生、研究制定亚洲象保护管理相关技术标准、现场指挥北上亚洲象南归……在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与救助、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时刻和关键节点,与亚洲象打了33年交道的“大象专家”沈庆仲全过程见证、主导并参与。作为全国第一批自然保护与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1989年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毕业到西双版纳工作至今,沈庆仲始终践行“保护大自然”的初心。
“亚洲象是‘热带森林的工程师’和‘伞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离不开大象,人类离不开大象,保护大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位被称为“大象专家”的沈庆仲一辈子研究、保护大象,对大象十分痴迷。
“西双版纳是云南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从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起,就把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亚洲象等野生动物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沈庆仲自豪地告诉记者,特别是2021年亚洲象北上南归,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成果再度成为关注热点。这得益于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工作,20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采取有力举措,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力保护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谈起亚洲象保护,沈庆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1958年建立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批、云南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91年建立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后又分别划建了州、县保护区。目前,全州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28万亩,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1.7%,有助于亚洲象保护及繁衍。
据介绍,1991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澜沧江保护条例》《西双版纳州森林资源保护条例》《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先后颁布实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非法猎杀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2006年以来,西双版纳州以联合保护亚洲象为契机,持续推进中老边境跨国界联合保护工作,有力推动老挝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增强双方边民的自然保护意识,保障亚洲象跨境活动安全。
沈庆仲说,为缓解人象冲突,我州探索建立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开展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建立生物隔离带、防象栏等主动防象工程以及覆盖全州亚洲象活动区域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监测队伍、护象队。重视亚洲象收容救护,成立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多年来,共收容救护了30余头亚洲象。持续开展科普教育,有力推动亚洲象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每年紧扣热带雨林、亚洲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设计、编制科普活动方案,开发生态教育课堂;依托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开展科普宣教活动。2016年以来,每年在野象谷举办“8·12世界大象日”保护宣传活动。
沈庆仲最后说,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野生亚洲象栖息于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上“象”往的生态家园,相信通过各方持续努力和不断改进,这个“象”往的生态家园将更加璀璨迷人。(记者/马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