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详细解释 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2、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然后纔得有个间架结构。
(相关资料图)
3、”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预示未来,又可以分‘预作伏笔’和‘制造空气’两项。
4、” 茅盾 《无题》:“我是处处有呼应,--嗯,处处有伏笔。
5、”概述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6、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7、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8、 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9、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10、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11、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12、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13、就是一个悬念,一个问题,后面会解释,就是因为前面的原因,才导致后面的事件发生。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